构建新发展格局 促进共同富裕 ——二十大后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解析

2022-11-18
来源:

03.jpg

吴金明

中南大学教授/博导

湖南省政协经科委主任

湖南省政协常委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特聘教授


撰文/ 易大江 摄影/ 邓银松


在全国各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时刻,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的当下,如何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面对各种挑战,今后的经济发展应采取怎么样的策略?11月5日,在第50期国学研修班上,吴金明教授深入剖析,为大家释疑解惑。


一、2011-2022年经济发展回顾与分析

吴金明教授从党的发展历史切入,为大家解读二十大报告要点。他以专业角度回顾和分析了最近11年的经济发展。他提示大家,要深入领会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论述: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新常态。经济总体形势表现为中美经济规模差距正在快速缩小,拥有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未来中国有望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具备最好的投资机会,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经济经历了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1世纪10年代的前三次升级,将面临文化、健康、智慧3个维度的第四次升级。但是,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大困难。


吴教授分析认为,目前,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消费升级导致经济慢变量增长,俄乌冲突导致全球通胀以及就业不充分,收入增长慢导致需求收缩,疫情冲击导致供应链断裂和能源短缺,“双碳”转型任务艰巨,创新能力不够导致供给不足。稳就业、稳金融尤显重要。如果就业充分,金融平稳,人们的信心就会恢复。


经济增长困难是2022年最大的挑战。平衡疫情和经济发展,精准防控和动态清零是关键。整体上提高居民收入,既是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是解决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举措。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中外防疫模式不同,都是国际形势对我们发展的挑战。


二、二十大后的经济发展预测与建议


05.jpg


二十大后经济发展的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与安全,实现共同富裕;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循环为辅,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解决好“卡脖子”产业工程;解决重大科技工程,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以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大数据作为核心要素支撑经济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时俱进,让新发展理念随着目标、环境、机遇挑战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协调成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让绿色成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让开放成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让共享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实现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


在产业结构方面,美国启动的日益强化的“卡脖子”政策,短期内对我国会带来较大影响。但中国超大规模的单一市场,能够吸引和稳住部分跨国公司的投资。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汽车、家用机器人,头戴式AR/VR眼镜或头盔、柔性显示,3D打印设备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能够形成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的产业群。


对未来两年的经济工作,吴教授建议把握以下四个原则:第一,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第二,重点扩大需求;第三,全方位守住粮食供应安全、能源供应安全、生产安全等安全底线;第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操作层面,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是平衡好稳增长需要和财政可持续性,持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要功能,助力困难行业和企业渡过难关;三是更加注重发挥基建投资的托底作用,改善居民预期和消费意愿;四是优化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助力房地产市场企稳;五是加大力度保市场主体,提供更加稳定和法治化、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有诗云:

清秋水映长天色,万类欢腾胜似春。

绿色双循同富裕,初心不忘为人民。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