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举办“《大学》共读活动”启动仪式

2022-12-05
来源:

声动湖湘,文化向上。12月3,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国学基金会”)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之“我们一起读《大学》共读活动启动仪式”在国学基金会培训室举行。


09.jpg

中南大学教授/博导、中南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国家CTTI源智库)主任、首席专家、国学基金会理事长、人极书院理事长兼执行院长颜爱民


中南大学教授/博导、中南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国家CTTI源智库)主任、首席专家、国学基金会理事长、人极书院理事长兼执行院长颜爱民教授为本次会议致辞。颜教授表示很开心,也很感谢以罗怡为代表的奉献者们发起这样的一个活动,希望将来能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读书。同时,诵读经典是读书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它可以调动全身的细胞和能量,增强记忆效果,朝着“天人合一”的境界前进。随后,颜教授提到冯友兰先生总结做人的四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以及天地境界。人生在世,很容易被欲望及本能驱使,从而堕落,活成了第一境界。人生如此难得,怎能如此随意耗散?而《大学》本意是大人之学,即教人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因此,读《大学》可以让我们不断地修为自己,学习如何做完整的的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在不断的修行中做到道德境界,以至“天人合一”的境界。


03.jpg


颜教授还说,内心无缺,即为富;为人所需,即为贵。只有内心高尚的人,才能够外在高贵。所以,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经典,让自己内心充实、高尚,才能够做到“内圣外王”,受人尊重。


同时,颜教授也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和期待。他说,读《大学》虽不要求读百遍,但五遍十遍是要有的;将来时机合适可以再共读《孟子》《中庸》《道德经》等经典,还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读。


05.jpg

奉献者委员会宣传专委会副主任、第51期国学班副总统筹罗怡


为什么要发起这样一次经典共读活动?背后有哪些思考?作为“我们一起读《大学》”共读活动的发起人,小身体大能量的罗怡向大家讲述了共读《大学》活动的发起、缘由,介绍了共读活动的形式及时间。她说,最近几年,新冠疫情反复,全球经济形势下行,大家普遍都有迷茫和焦虑的情绪,却不知如何疏解。


其实,古圣先贤们早就悟透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把如何修养自己,构建家庭,创业、交友的智慧蕴藏在《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等经典中。作为儒家思想的入门学说,《大学》全文只有1700多字,读起来不难。因此,先读《大学》定其规模,次读《论语》定其根本,再读《孟子》观其发越,后读《中庸》细品微妙,然后可读《王阳明》。


图片



罗怡介绍,本次《大学》共读活动从12月6日持续到12月15日,连续10天,参与者需要进入专门建立的微信群,活动期间每天有专人带领大家语音打卡《大学》总纲,并由专人领读和手抄《大学》,同时邀请大家结合工作和生活,定期分享践行心得。


她最后发愿:希望大家一起,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传播古圣先贤的智慧,提升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指数。


02.jpg

湖南贝尔安亲云教育有限公司创始人、国学基金会常务理事赵静芳


十周年庆典活动负责人之一赵静芳上台发言。她表示自己读《大学》不止一百遍了,但从来没有抄写过,所以这次抄写感悟特别深。她第一次感受到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在一起的感觉,同时也感受到了师友夹持的巨大力量,让自己可以静下心地来抄写。她认为,国学研修班一直都是一个温馨的、师友加持的平台,自己很幸运一直跟随着国学研修班的脚步。虽然国学研修班十周年庆典推迟了,但也给了这个活动更充足的准备时间,所以她相信此次庆典一定会办得更好。同时她希望有更多的国学研修班学员、奉献者参与其中,把十周年庆典活动办成我们新的起点和新的征程。最后,她祝愿十周年庆典所有活动顺利圆满,2023年会越来越好。


01.jpg

第51期国学研修班总统筹章安


活动最后,第51期国学研修班总统筹章安做了简要分享。他说,看到大家为国学践行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忘我地奉献着,心中的赞叹之情油然而生。第51期班总统筹对他来讲,不是一个职位,而是一种承担,一种奉献不亚于任何其他奉献者的承担。他表示,自己定会发真心、执正念、行正行,服务好每一位学员和奉献者。他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十周年庆典活动和第51期国学研修班一定会圆满举行。


07.jpg

人极书院特聘讲师贾康康


活动期间,人极书院特聘讲师贾康康作为串场主持,带领大家一起诵读了横渠四句, 手把手教会大家如何行拜师礼,并带领大家集体诵读了《大学》第一章并全体抄写。大家在笔尖灵动中,更深地领悟着古圣先贤的智慧。


04.jpg

拜师礼


08.jpg


向善向上,不负时光。大家相信通过共读《大学》的活动能引领更多人爱上经典阅读,崇尚经典阅读,种下学习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为大国崛起之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